廣西主流媒體與越南媒體共繪友好新篇
山水相連 青春“奔現(xiàn)”
——廣西主流媒體與越南媒體共繪友好新篇
廣西三月三期間,廣西云-廣西日報指揮中心迎來特殊的客人——越南五省(市)黨政干部人工智能專題培訓班(第1期)的學員們。廣西國際傳播中心越南語記者覃林清向學員們生動演示了AI數(shù)字人如何穿梭于各行各業(yè),省時省力更省錢。
當大屏上的數(shù)字播報人原型——身穿傳統(tǒng)奧黛服飾的廣西國際傳播中心主播關詩辰亮相教學現(xiàn)場時,學員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場外,覃林清與來自越南廣寧省傳媒中心的編輯阮杜光取得聯(lián)系,就AI數(shù)字人如何賦能新聞媒體報道進行交流、探討,務實合作“漸次花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未來在青年。
媒體是開展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的橋梁。廣西青年媒體人爭做中越友好交往的傳播者、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和諧共處的守望者,講好共促和平、共謀發(fā)展的故事,為推動新時代中越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長期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注入青春動能。
賡續(xù)友誼 講好發(fā)展故事
中越兩國山水相連,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建交75年來,“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成為兩黨兩國關系最生動寫照。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成功訪問越南,中越雙方宣布攜手構建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中越命運共同體,兩黨兩國關系邁入新階段。
廣西是我國唯一與越南陸海相連的省區(qū),是中越兩國交流合作以及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廣西從地方層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同越南黨和國家領導人達成的重要共識,傳承發(fā)揚好中越傳統(tǒng)友誼,深化同越南有關方面和各省市友好交流合作。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起,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委員會的機關報廣西日報便與越南廣寧報建立合作關系,由新聞信息互換發(fā)端,幾代媒體人傳承接力,將友好合作關系不斷拓展、深化,在一篇篇聯(lián)合報道中展現(xiàn)中越務實合作成效,在一次次互訪交流中加深彼此了解、促進民心相通。
“近年來,廣寧省傳媒中心與廣西日報社在采訪報道、交流合作項目上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去年11月,越南廣寧省傳媒中心總編輯、總經理阮世覽到訪廣西日報社,希望今后雙方能加大在短視頻、數(shù)字媒體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同時表示將攜手越南同行單位與廣西日報社加強合作,在越南多省展開報道中國的發(fā)展建設成就。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廣西云-廣西日報多個部門齊心協(xié)力,聯(lián)動越南廣寧省傳媒中心、越南諒山報、越南高平報、越南河江報,充分發(fā)揮廣西云-廣西日報AI技術創(chuàng)作能力,精心制作推出《“越”過山海,云瞰美景!看中越媒體AI共繪美好畫卷》跨境文旅AI概念片,通過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越”過山海,繪制中越山水相鄰、共迎未來的美好畫卷。該視頻一經推出,便獲河內中國文化中心官網轉發(fā),在海外社交平臺上的點擊量超過10萬次。
擔當使命 傳播好聲音
“朋友越走越近,親戚越走越親。”中越青年媒體人充分利用好各自媒體平臺,把“同志加兄弟”的情誼傳承發(fā)揚,把兩國的好故事講得更精彩,把好聲音傳得更廣、更遠。
2023年,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組織廣西主流媒體骨干記者,開展“大道同行 絲路共鳴——2023廣西媒體東盟行”采訪活動。在深入越南報道時,青年媒體人著重挖掘中越兩國在經貿往來、互聯(lián)互通、人文交流等領域的典型故事,突出年輕人的全媒體思維,既通過VR設備讓越南受眾一睹新時代廣西發(fā)展新貌;同時,在越南拍攝制作VR全景視頻帶回廣西,通過線上報道、線下成就展展示的形式,從“讀”“看”“聽”等維度為受眾帶來沉浸式傳播體驗,生動、鮮活講好中越命運與共故事。
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羅貝爾在“同志加兄弟 攜手向未來”——2024廣西媒體越南行赴高平省、河江省采訪的路上,把鏡頭聚焦中越文化交流使者,記錄中越友好交往的暖心故事。“在顛簸的采訪路上,我逐漸領悟到新時代賦予我們青年媒體人的使命,以創(chuàng)新視角、多元敘事賡續(xù)中越傳統(tǒng)情誼,讓中越友誼在千萬次轉發(fā)、評論、互動中根深葉茂。”羅貝爾說。
中越媒體間的合作通過更多平臺在延展。廣西廣播電視臺與越南媒體合辦“電視中國劇場”欄目,先后將《大山的女兒》《山海情》等一系列中國優(yōu)秀電視劇推介給越南觀眾;與越南媒體聯(lián)合制播紀錄片《發(fā)展之路》《南溪河畔Ⅱ》,講述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與越南廣寧省傳媒中心合辦中越雙語期刊《荷花》,用中越文向兩國讀者介紹彼此的國家。
南寧國際傳播中心歷時4個多月,精心打造展現(xiàn)中越情誼的紀錄片《友誼樹長青》。片中呈現(xiàn)的故事飽含個人情感與國家友誼的深度呼應,凝聚青年理想與時代發(fā)展的強烈共鳴,詮釋了“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的真諦。該片將于4月下旬在越南國防電視臺、河內電視臺等越南媒體落地播出。此外,南寧國際傳播中心從2024年起,在照片墻、TikTok等海外新媒體平臺實現(xiàn)了越南語版?zhèn)鞑ィ哟罅酥性轿幕涣髋c合作內容的制作發(fā)布,重點實施面向越南的區(qū)域化國際傳播,打造差異化國際傳播矩陣。截至目前,共發(fā)布相關內容近300條,總瀏覽量超500萬。
崇左國際傳播中心著力在越南語等東盟語種作品生產上下功夫,以小人物、小故事為切口,傾力打造“崇左譯制”傳播品牌;通過與高校合作,孵化跨境主播,形成“文萬”“燕薇”等多個主播IP;與越南文化傳媒企業(yè)合作,“雙向奔赴”,聯(lián)合制作展示越南文化旅游的《越南旅記》(第2季);開展跨境采訪活動,推出系列片《桂商在越南》;同步推出反映越南人在廣西奮斗的系列短視頻《越來越好》等。
深化交流 促文明互鑒
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暨中越人文交流年,豐富多彩的活動輪番登臺。青年主播創(chuàng)造營、短視頻大賽、影視歌會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派對,如無聲之水,潤澤心田,促文明互鑒。
從中國—東盟青年聊天節(jié)目《年輕派》到中國—東盟網絡春節(jié)聯(lián)歡會等,廣西云集團記者陳海霞參與策劃制作了多部與越南相關的節(jié)目,由此結交了很多越南朋友。“聊到共同的喜好、美食等,我和越南年輕人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陳海霞正努力學習越南語,希望能和越南朋友溝通更順暢,努力做中越友誼的記錄者、傳承者。
去年10月,第23屆中越青年友好會見活動在南寧如約而至。廣西日報社教育部記者曾容英與73名越南青年代表一同深入南寧、柳州、崇左,走進社區(qū)、學校、產業(yè)園、博物館等地參觀調研。“從高鐵、新能源汽車、三折疊屏手機、《黑神話:悟空》游戲,到生態(tài)治理、鄉(xiāng)村振興,中國的發(fā)展成就被越南青年連連贊嘆。”曾容英頗有感觸:“青年媒體人應深入了解中越兩國交往歷史,聚焦青年關注的話題,用好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更多‘山水相連、文化相通’的中越故事,讓‘同志加兄弟’的樂章更鮮活、動聽。”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逛展直播中,關詩辰結識了來自越南數(shù)字電視臺的記者阮氏心原。“在自己有非常重要的報道任務要完成的情況下,阮氏心原仍千方百計地擠出時間,配合我、幫助我順利地完成直播任務。這份工作中的互幫互助,是跨越了國界同為媒體人的惺惺相惜。”關詩辰將它視為越南青年對中國朋友十足的真誠,銘記在心。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4月10日,越南河內,中越青年媒體人將為“對話新時代”而“奔現(xiàn)”,獨到見解、精辟言論,一起期待?!?李湘萍 楊思悅 黃 靜